绿色算力“升级”水管理需求,2025十大值得关注的气候技术为何有它?

   2025-04-29 5156
核心提示:人工智能在每次对话时,需要“喝”掉一口水、一瓶水,还是一吨水?到2030年,预估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越哪个国家的总用电量,

人工智能在每次对话时,需要“喝”掉一口水、一瓶水,还是一吨水?到2030年,预估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超越哪个国家的总用电量,是意大利、日本还是印度?

4月24日,由上海气候周、China ESG Alliancce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举办的“绿色AI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广泛的企业服务”论坛上,演讲之前,艺康集团大中华区轻工业事业部副总裁周谧抛出了两个有趣的小问题。答案并不复杂,但也并非人人皆知——结果分别是,一瓶水、印度。

“但如果你使用AI agent,或者使用DeepSeek、ChatGPT的同时,点选了深度思考的按钮,需要消耗的水就会从一瓶,变成一个‘吨吨桶’。”周谧说。

当天的论坛上,主办方发布了由牛津大学背书和评选的上海气候周-China ESG Alliance“2025十大值得关注的气候技术”。其中之一,就是来自艺康纳尔科的“液冷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水管理方案”。

构建绿色AI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实施,加快赋能千行百业,算力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进而带动数据中心、边缘及端侧算力建设。

但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也推动全球电力和水的需求大增。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能源与人工智能》特别报告显示,2024年,数据中心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1.5%,达到约415太瓦时。按照现有速度,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约945太瓦时。2035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攀升至约1200太瓦时。

而从全球大型数据中心的实际水耗来看,谷歌在2023年达到242亿升,这相当于1.7个西湖的水量。如果把谷歌、微软、meta三家公司的数据中心一年耗水量加起来,按照上海2500万人口来计算,就相当于每个上海人洗22天澡的总用水量。

显然,AI时代的能源挑战,已经越发清晰和紧迫了。

“我们需要去平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问题。”世界经济论坛气候与资源项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房伟权博士说。

绿色AI、绿色算力,成为必选项。

阿里云国际业务副总裁、行动解决方案研发总经理方海东表示,阿里云从“上云、用数、赋智”三个维度,帮助企业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破局前行。

其中,在上云方面,从传统IDC转向云计算,通过基础设施优化,企业可实现高达85.5%的碳排放减少;用数方面,通过数字化能源管理工具“能耗宝”,帮助企业精细化管理能耗,节能效率提升约12%;赋智方面,使用AI赋能ESG管理与洞察,通过AI辅助报告生成,人力投入成本最多可降低80%。

提高数据中心水利用效率的关键

对绿色AI、绿色算力的需求,使得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水。

“从能耗的角度来看,全球数据中心目前大概占全球耗电量的1.5%,占全球用水量的1%。到2030年,随着更多的数据中心投入使用,这个数字比例肯定会翻倍。”周谧说。数据中心的用水和能效息息相关,水是帮助整个数据中心进行冷却的一种介质。也因此,必须要以水之力,来助力AI时代下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

数据中心的水耗包括由冷却系统用水等产生的直接水耗,以及电力生产用水产生的间接水耗。其中,冷却系统是数据中心水耗的主要来源之一,贡献了超过95%的WUE(水利用效率)。

因此,要提高数据中心的水利用效率,关键也在这里。近年来,随着芯片功耗以及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持续攀升,叠加各地PUE(电能利用效率)、WUE的日渐严格要求,数据中心的冷却方式也正在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转向使用冷却效率高、PUE及WUE低、集成度高、可靠性强和运维方便的液冷技术。

数据显示,由于液冷是直接到达芯片的冷却,因此可以提升1000-3000倍冷却效率。

国际数据公司(IDC)4月8日公布的《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同比增长67.0%。预计2024年至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不过,由于液冷是一个较新的技术,当前,液冷数据中心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缺少标准化与行业先例,存在降解与污染、高运营波动性、泄露及损坏风险。

仅以二次侧冷却液来看,艺康全球分析实验室对液冷数据中心165份二次侧冷却液样品进行分析,发现79%的样品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其中57%是pH值过低,46%是碱度过低,27%是乙二醇浓度过低。

冷却液的降解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抑菌能力的降低与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周谧解释说,这对液冷数据中心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一旦微生物快速繁殖,菌膜在冷却系统内的沉积和堵塞会直接影响换热效率,可能出现系统宕机,造成很大的运营风险。更有甚者,微生物对冷板的腐蚀可能会造成冷却液的泄露,对服务器造成损坏。

构建全生命周期水管理

针对液冷数据中心的上述诸种挑战,艺康集团(纽交所代码:ECL)旗下专注于水处理和工艺改进的品牌纳尔科,已经开发了多项专门的技术方案,覆盖冷却液的质量,化学品的方案、现场的维护等。并且可以通过3D TRASAR TM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冷却液的关键参数,提供对于水处理系统性能的深度洞察,数据中心就可以据此来持续优化系统性能,快速纠错,减少宕机时间,提升效率,优化成本。

在此基础上,纳尔科进一步形成了液冷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水管理方案,通过从设计,制造到运输,安装,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性,避免因冷却液泄露导致的服务器损坏,以及传热效率下降而引发的宕机风险。

目前,纳尔科服务于全球1100逾家数据中心企业,超过90%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团选择艺康纳尔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已在国内多家头部数据中心有成熟应用案例。

一家位于中国北部的液冷数据中心,采用冷板式液冷系统,单机房配有18个回路、36个CDU,系统使用RO(反渗透)水作为冷却介质。艺康接手后发现,该数据中心液冷系统二次侧出现严重微生物超标和腐蚀问题,严重影响换热效率,不得不每周换水来规避宕机风险,但泄露风险依然存在。

于是,纳尔科对现有液冷二次侧水系统进行样品分析,并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化学品方案,有效控制了微生物和腐蚀问题。同时对新入场的系统引入了液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在系统接入之前便做了有效的清洗与抑菌管理。对于整体冷却系统,建立水质监测、数据管理、现场和远程专家服务以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系统安全高效率运行。

在这之后,该数据中心的系统换水频次从2周/次延长至超过1年/次,管路的腐蚀率有效降低至安全范围。同时,还有效节约了每年清洗维护的人工和耗材费用约15万元。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因冷却液泄露和因过热导致的宕机风险,总价值收益超过百万元。

周谧表示,如果未来可以在所有的液冷数据中心推进这样的全生命周期水管理最佳实践,受益的将不仅仅是这个行业,还会为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分享到: 0
收藏 0
 
更多>同类资讯
免责申明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更多>
最新供应更多>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问题解析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207862号

中国智能化网(zgznh®)--引领工业智能化产业发展 共享智能化+优质平台

版权所有:深圳市智控网络有限公司 学术指导:深圳市智能化学会

粤ICP备12078626号

深公网安备案证字第 4403101901094 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