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规模最大!海尔智家又一再循环互联工厂开工

   2024-07-01 5141
核心提示:继在青岛莱西建成行业首座再循环互联工厂后,海尔智家又将新增一座行业一流的再循环互联工厂,这也将成为行业目前单体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智能工厂。6月29日上午,海尔绿色再循环(公安)产业园开工仪式在荆州市公安县举行,该工厂依托国家级再循环产业数字化平台,在结合莱西建厂经验的基础上,持续遵循智能化、低碳化、自动化原则,创新废旧家电拆解再生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家电“回收-拆解-再生”的全生命周期闭环和高价值应用。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坚持践行绿色低碳战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中之重。

继在青岛莱西建成行业首座再循环互联工厂后,海尔智家又将新增一座行业一流的再循环互联工厂,这也将成为行业目前单体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智能工厂。6月29日上午,海尔绿色再循环(公安)产业园开工仪式在荆州市公安县举行,该工厂依托国家级再循环产业数字化平台,在结合莱西建厂经验的基础上,持续遵循智能化、低碳化、自动化原则,创新废旧家电拆解再生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家电“回收-拆解-再生”的全生命周期闭环和高价值应用。

据悉,该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建成,2026年正式投产运营,届时实现废旧家电年拆解200万台,循环新材料年再生10万吨,全力打造行业单体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智能工厂。未来,依托公安县优越的区位发展条件,海尔智家再循环产业将由点到面,构建覆盖全国的绿色循环生态,建最有竞争力的再循环产业。

由点到面全辐射,打造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从山东青岛到湖北荆州,海尔绿色再循环(公安)产业园不仅是海尔智家第二座再循环互联工厂,也是海尔再循环产业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更是海尔践行“双碳”目标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海尔绿色再循环(莱西)产业园自2022年9月正式投产运营,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工厂现已具备200万台废旧家电年拆解能力和3万吨循环材料年再生能力。此外,工厂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优势,实现了5个行业首创:首创“碳中和”绿色工厂、首创互联互通的智能核查体系、首创高效运营的智能化工厂、首创全链路数字化工厂、首创无限进化价值循环的生态体系,树立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荆州是湖北省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的示范,公安县更是具备了地理、交通、资源等多项优势。海尔绿色再循环(公安)产业园规划布局7条定制化智能拆解线体、6条破碎清洗线、2条全自动分选线和20条再生造粒线,上游连接废旧家电回收业务,下游推动拆解物循环再利用。

海尔充分发挥荆州公安优越的区位发展条件,与海尔武汉工业园、合肥工业园形成全产业链的联动闭环体系,共同打造成辐射长江经济带和华中地区的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依托国家级数字化平台,建全国最具竞争力循环产业

海尔将ESG贯穿经营发展全过程,率先在全国提出“6-Green”战略。2021年,海尔开始布局再循环产业,构建了行业首个“回收-拆解-再生”的绿色循环生态体系。作为全球领先企业,海尔有能力、也有责任,构建全链路绿色循环体系,为全球废旧家电处理提供中国方案。

海尔再循环产业,有行业唯一一个与国家生态环境部共建的再循环产业数字化平台,赋能了全链路能力体系建设。在回收端,海尔再循环产业构建起全国规模最大的回收网络体系。在线上,用户可以通过海尔智家APP、海鲸绿色回收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触点提报回收和以旧换新需求;在线下,海尔智家整合3.2万家销售门店、10万余名服务兵、10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市。在拆解端,海尔智家持续加强工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拆解能力,海尔绿色再循环(公安)产业园引进行业先进的智能化家电拆解线体,自动化拆解水平高于行业20%,精细化增值30%。在再生端,海尔智家通过定制行业引领的塑料清洗分选产线和改性造粒产线,产出的循环新材料纯度可达99.9%,物性近乎0衰减,可直接替代原生料,应用于汽车、家电、日化等多领域。

作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已经连续15年位居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连续6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海尔智家将持续聚焦绿色发展主旋律,推动行业加快构建规模化、规范化、体系化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分享到: 0
收藏 0
 
更多>同类资讯
免责申明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更多>
最新供应更多>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问题解析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207862号

中国智能化网(zgznh®)--引领工业智能化产业发展 共享智能化+优质平台

版权所有:深圳市智控网络有限公司 学术指导:深圳市智能化学会

粤ICP备12078626号

深公网安备案证字第 4403101901094 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206号